讓客戶交的保費與之風險狀況相匹配,提供更有競爭力的服務和價格,是所有保險公司的目標。但因無法準確判斷風險,很多車險公司大幅讓利,希望擴大客戶群,結果反而面臨虧損。
5月25日,螞蟻金服宣布向保險行業開放首個“車險分”,以螞蟻金服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數據建模等方面的技術,為保險公司更準確識別客戶風險、更合理定價、更高效服務消費者提供依據。簡單地說,就是讓靠譜的人買車險更便宜,讓保險公司長期健康經營。螞蟻金服副總裁、保險事業群總裁尹銘強調,“螞蟻金服不為賣保險,而是要和保險公司一起互為生態,通過技術和科技助力保險公司,產出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服務好用戶。”
大數據解決“識人”難題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有1.5億私家車主,但在車險行業,只有14家公司車險承保盈利,41家虧損的公司虧損總額達到63億元,行業虧損比例達到75%。精準定價能力的缺失,是這些車險公司面臨困境的重要原因。
太平財險副總經理戴曙燕表示,一般而言,車險的風險定價因素由“從車”(與車相關)信息與“從人”(與人相關)信息兩部分組成。目前國內車險定價更多考慮“從車”信息,比如車型、車齡、配置、車輛是否有“出險”等。
但真正是否發生風險,起決定因素的往往是車主本人的具體情況,而長期以來保險公司恰恰缺乏這類數據。
螞蟻金服保險事業群副總裁李冠如介紹,螞蟻金服成立保險數據科技實驗室,“車險分”就是這個實驗室的產物。通過與保險公司的共創,研究人員發現,廣泛引入和挖掘“從人”信息,確實可以幫助車主識別潛在的風險。
李冠如介紹,基于這些研究,螞蟻金服將海量“從人”信息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挖掘,對車主進行精準畫像和風險分析,量化為300到700不等的車險標準分,分數越高代表風險越低。這樣既能為保險公司提供幫助,又能保障用戶的隱私安全。
此外,實驗室與保險公司還共創出職業特性風險度、身份特質風險度、信用歷史、消費習慣、駕駛習慣、穩定水平等細分標簽。保險公司在獲得用戶授權的情況下,可以查詢用戶的車險標準分,依據車險分進行更為公平的車險定價。
螞蟻保險“做科技”
李冠如表示,螞蟻車險分將向所有有意愿、有能力使用車險分提升風險識別能力的公司開放,且前期是免費開放。
據了解,目前人保產險、太保產險、國壽財險、中華聯合、太平產險、大地保險、陽光產險、華安產險、安盛天平車險等9家保險公司已經與螞蟻車險分達成了合作。
太平財險副總經理戴曙燕表示,螞蟻金服車險分的創新和開放,不僅能讓靠譜的車主享受更優惠的價格,也為車險公司推動費率市場化和健康經營提供了重要的幫助。
據螞蟻金服副總裁、保險事業群總裁尹銘透露,除了螞蟻車險分,下個月螞蟻金服還將有一項基于圖像識別的保險應用將對行業開放。
尹銘強調螞蟻金服要做的是“保險科技”,保險平臺今后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專心做好技術。“我們的定位現在越來越清晰。螞蟻金服不為賣保險,而是要和保險公司一起互為生態,通過技術和科技助力保險公司,產出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服務好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