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豐富的科技手段,正在讓新聞行業的各個環節發生變化。如何借助前沿科技講好中國故事?在日前舉行的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51屆年會上,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進行了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新媒體展望》的演講,并接受了《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從聲音到文字,從科技前沿到企業管理,劉慶峰講述了如何用人工智能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
智慧媒體時代已經到來
用方言說話,也能迅速轉換成文字,翻譯成34種語言,劉慶峰在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51屆年會開幕式上展示了訊飛翻譯機等改變傳媒業的諸多科技產品,其展現出的高精確度,讓現場很多媒體人十分興奮。人工智能正讓傳媒業發生著全方位的變革,一個新的智慧媒體時代已經到來。
在劉慶峰看來,從采編發,到管存,人工智能帶給新聞的變化涉及方方面面,其在新聞領域的應用,將有力推進報業等傳統媒體的轉型。
“語音轉寫可以大幅縮短工作耗時,以往需要整理一天的會議錄音,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只要半個小時就能完成。如果你在參加國際會議,人工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可以輔助進行翻譯,同時將內容記錄作為會議紀要。”劉慶峰說。
此外,在新聞編寫過程中,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將可以組織邏輯形成初稿,或者自動獲取文章關鍵信息生成摘要;信息分發環節,語音合成技術不僅可以將文字新聞轉變成聲音,還能用自己喜歡的、懷念的聲音進行新聞播報,讓用戶隨時隨地聽到新聞;而在新聞的管存環節,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將歷史資料數據化,簡化搜尋查找過程。
人工智能創新業態
“人工智能時代應用是硬道理。”劉慶峰表示,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新聞行業發展,助推報業轉型,是科大訊飛“落地”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方向。
記者注意到,科大訊飛近期公布了31個人工智能應用的重點方向,其“平臺+賽道”的戰略布局,以及圍繞人工智能領域源頭技術構建的人工智能生態,已經初具規模。
“人工智能時代,一定是做生態才會生生不息,如果想做一個封閉的帝國,那這個時代注定要衰落。所以我們只選擇擅長的領域,其他的要開放。”劉慶峰介紹,在過去一年中,科大訊飛的語音和人工智能平臺上實名認證的創業團隊數量,從30余萬家增長到了86萬家。
除了“平臺+賽道”的戰略布局,劉慶峰認為,科大訊飛在發展人工智能方面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設立堅持產學研合作的創新中心。“我們非常注意如何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的創新體系建設。希望未來人工智能應用中有95%甚至99%的產品,是由科大訊飛的合作伙伴開發出來的。通過人工智能生態體系發展,讓訊飛的產品能夠帶動一批企業,真正形成一個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的生態,讓技術服務社會進步。”
“2000年的互聯網發展,站在2003年看有人說他是泡沫,但站在2010年、站在今天看,那是目前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產業浪潮。如果是瞄準人工智能這5到10年,未來回過頭來再看,一定是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更大的一次產業浪潮。”劉慶峰如是說。
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企業也在越來越頻繁的國際交往交流中走向世界,并不斷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劉慶峰介紹,“作為一家科技企業,科大訊飛也在努力用自身的科技實力,向世界傳遞來自中國的聲音。”
劉慶峰表示,要堅持把中文語音技術做到最好,將機器翻譯做到最好,通過用技術搭建無障礙信息溝通渠道,實現人和機器的信息溝通無障礙,同時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行業中的廣泛應用,助力媒體更好地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同時,科大訊飛自身在嘗試用智能科技向世界傳遞“有溫度”的聲音。“對于聾啞人而言,他們無法通過聲音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可以通過文字。借助人工智能語音交互系統,聲音直接可以變成文字。同樣,對于盲人,我們也可以借助圖文識別的技術,將文字畫面轉換成為聲音。”劉慶峰介紹。
據了解,科大訊飛“三‘聲’有幸”公益活動就是在利用語音交互系統幫助更多的人。而人工智能技術也能應用于教育、扶貧、搶救即將消失的方言等方面。劉慶峰表示,“我們也希望通過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技術,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溫暖’。”
此外,在劉慶峰看來,對于企業而言,堅持源頭上的技術創新,實現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也是在國際競爭中展現中國發展科技產業的決心。
劉慶峰告訴記者,等到2029年,人工智能一定可以幫我們做很多常規性工作,而我們只有少部分需要決策、需要判斷、需要選擇的工作。未來,人工智能依然無法替代新聞工作者,但人機耦合的模式,會讓新聞工作者聚焦在更擅長的思考和創意中。用科技推進世界中文媒體的發展,用人工智能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