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銀行早些時候發布公告稱,該行將與荷蘭安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30億元發起設立中外合資銀行。其中,荷蘭安智銀行持有新設立銀行51%的股份,北京銀行持股49%。這意味著中國或將迎來首家由外資控股的合資銀行。
公告顯示,該中外合資銀行的設立尚需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核。雖然外資控股銀行的設立還差臨門一腳,但這一消息已經釋放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再提速的積極信號。
突破外資50%持股上限
2018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宣布了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等金融領域開放11項措施。
此后,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進一步明確了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到51%,三年以后不再設限。
此次北京銀行與荷蘭安智銀行將設立合資銀行的消息,有力證明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決心、力度和深度。北京銀行在公告中稱,合資銀行將力爭成為積極響應并踐行中國金融開放相關重大舉措的標桿。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學院副院長董希淼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設立中外合資銀行獲得監管部門批準,其意義十分重大,表明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加快推進且不斷深化。
在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劉澄看來,此次北京銀行擬設立合資銀行是一個風向標,未來類似的外資銀行或將大量進入中國市場,這一變化將有助于提升中國銀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和活力,進而提升中國金融業的整體服務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
突破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的不僅體現在銀行業。2018年11月,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獲批,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就此成為中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
在今年3月29日證監會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宣布再添兩家外資控股券商,證監會正式核準設立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加上2018年年底拿到外資控股權的瑞銀證券,如今中國證券行業外資控股券商的數量已增至3家。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實際業務的開展,這些外資控股券商或將為國內證券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金融業開放腳步不停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易綱在記者會上強調,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時間表是根據中國改革開放需要確定的。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對中國有利,對世界有利,中國會堅定不移地按照時間表來推進。
2018年以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成績斐然,措施頻頻推出并接連落地實施。今年,中國金融業擴大對外開放又將有哪些舉措和部署?
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日前介紹稱,銀保監會已開始研究新的開放措施,包括外資銀行業、保險業進入中國市場方面的股權開放、投資開放、業務開放、機構開放、地域開放等,這些舉措將為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也有利于外資在更大范圍內參與中國金融業的改革發展進程。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表示,歡迎更多外資金融機構投資中國市場。他說,目前外資銀行、保險公司、外資證券公司等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將發揮十分積極的作用,不會帶來更大風險。
董希淼認為,未來還需要引進一些高質量的外資金融機構,提高中國銀行業、保險業、券商業等行業的競爭效率和水平,進而推動整個中國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