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文化創意產品熱銷。鄭志忠 攝
■訪談錄
采訪者:本報記者 王志賢
通訊員 鄭志忠
嘉賓:仙游縣副縣長 吳蘭芳
豐富的文化資源大有用武之地
記者:仙游縣以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文化興”的美麗新仙游為奮斗目標,可見文化在全縣發展中的重要位置,在鄉村振興中,文化是否也承擔著重任?
吳蘭芳:仙游是千年古縣,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長期以來,我縣民間蘊藏著大量的獨特人文景觀、民俗文化、歷代名人等文化資源,同時古典工藝家具、油畫等文化產業具有很高聲譽。仙游傳統文化孕育于鄉村,充分挖掘和大力發展特色文化,形成品牌,可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促進鄉風文明,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等。鄉村振興需要文化先行,把文化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記者:仙游提出打造十大特色文化品牌,在文化建設中為什么要強調特色與品牌?
吳蘭芳: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是由我縣文化資源稟賦決定的。在歷史長河中,仙游大地孕育了許多特色文化。仙游是戲曲之鄉,莆仙戲是全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國畫之鄉,以李霞、李耕、黃羲為代表的仙游畫派飲譽海內外;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仙作古典家具引領國內紅木家具市場;中國夢文化之鄉,國家級4A景區九鯉湖是中國祈夢的發祥地;中國田徑之鄉,涌現了一批出類拔萃的運動員;中國武術之鄉,習拳練武的民俗蔚然成風。仙游的民俗文化富有特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楓亭游燈習俗堪稱民俗文化一絕,楓亭麟山宮的皂隸舞傳承了上千年。充分利用民間文化資源,打造“鯉聲戲曲、楓亭游燈、仙游畫派、蔡襄典史、九仙祈夢、仙作技藝、古玩典藏、古建風貌、傳統武術、特色小吃”等仙游十大特色文化品牌,是提升仙游文化建設水平的重要途徑。
百姓對特色文化深感自豪
記者: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需要載體和舉措,仙游是如何做的?
吳蘭芳:一是營造保護特色品牌濃厚氛圍。我們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宣傳打造十大特色文化品牌的情況,讓群眾了解品牌內涵,激發人們的保護熱情,發動群眾挖掘品牌資源,形成“人人關注文化品牌,人人熱愛文化品牌”的濃厚氛圍。二是開展精彩紛呈的系列活動。去年,我們演出了體現九仙祈夢文化的大型歌舞劇《九仙傳奇》,新編歷史劇莆仙戲《林龍江》;舉辦了以仙作技藝、民間歌舞、鄉村鼓吹樂等為題材的“仙韻仙游”民俗文藝晚會,具有民間傳統音樂特色的莆仙十音八樂廣場舞比賽,以著名畫家李霞、李耕、黃羲為代表的仙游畫派國畫作品展,以及全國傳統武術交流大賽等活動,傳承弘揚傳統特色文化。三是發掘保護非遺項目。組織相關人員分赴各鄉村考察調研,了解民間流傳的“六編”“六雕”手工技藝的歷史起源、發展現狀,對獨具特色的“八閩南派”郭懷石雕工藝進行深層次發掘、整理。在調研基礎上,抓好非遺項目的申報工作。“仙游彩繪技藝”和“仙游竹刻竹雕工藝”獲批省級非遺保護項目,《龍華寺傳說》《賴店傅氏干咩羊肉制作技藝》等6個項目列入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目錄。我們加強了非遺項目傳承隊伍建設,全縣共培養各級各類非遺項目傳承人千人以上,其中被定為省級非遺傳承人6名,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39名。
記者: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仙游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取得了哪些成效?
吳蘭芳:百姓對地方特色文化深感自豪。在各種文化活動中,群眾看到了莊重大氣的仙作家具、精美絕倫的木雕技藝,感受了仙游畫派國畫藝術,領略了充滿神奇色彩的九仙祈夢,體驗了獨具一格的非遺文化精品展示……對特色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情感,增強了對家鄉的自豪感,激發了保護、傳承特色文化品牌的熱情與干勁。通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豐富了城鄉群眾的文化生活,群眾不僅能觀看文化活動,還能參與其中,如楓亭千人游燈、度尾百人大鼓吹及各鄉村的武術、拔河比賽等,在娛樂中得到文化熏陶;提升了仙游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開展書畫、戲劇、武術等交流與合作,使省內外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和體驗仙游文化。
久久為功擦亮特色文化品牌
記者: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需要久久為功,在鄉村振興中,如何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
吳蘭芳: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需要加強文化設施建設。伴隨著城市建設品質的提升,城市框架不斷拉開,仙游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新館都在建設中,市民休閑文化廣場、美食城即將投入使用,體育館加快擴建,以迎接將在金秋召開的全縣群眾運動會。我們還加快推進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鄉村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文化設施建設,力爭至2020年實現全縣鄉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全覆蓋。政府將為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產品,多方位滿足群眾對文化需求,提高群眾的文化獲得感,也為仙游特色文化傳承發展厚植基礎。
鄉村文化人才是十分關鍵的因素。我們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隊伍建設,至2020年將做到每個鄉鎮文化站配備1—2名專職管理干部;完善村級文化協管員隊伍,把一批責任心強、業務能力和學歷水平較高的中青年吸收到文化協管員隊伍中;構建鄉村文化人才傳承機制,鼓勵各個鄉村建立特色文化品牌社團組織,抓好特色項目傳承人的傳習,確保特色文化人才傳承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還需要科學規劃,協調發展。我們將統一規劃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布局,充分挖掘各鎮村特色文化資源,加強保護、開發和利用,以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韻”格局。推動文化產業集約化發展,在專業村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以古典工藝家具文化產業為主導、“九仙文化”“生態旅游文化”為骨干、民俗文化為輔助的特色文化產業集群格局,讓鄉村群眾生活富起來,文化品位高起來,生態環境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