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2月26日消息,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2018中國品牌論壇”今日在北京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出席并發言。
王一鳴表示從整體上看我國仍屬于制造大國還不是品牌大國。品牌發展仍滯后于經濟發展,品牌數量眾多但世界知名品牌仍然不多,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輻射力、影響力、帶動力還不強。建設品牌大國、品牌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一鳴認為從當前來中國品牌仍面臨三個突出問題:第一,重投入,對創新驅動重視還不夠。當前企業在品牌培育上比較多的采取要素投入的方式,但是在研發和創新驅動上還有差距,關鍵核心技術缺失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第二,監管機制有待完善,品牌保護亟待加強。近年來涉及品牌的侵權糾紛呈上升趨勢,一些著名品牌被仿冒現象多有發生,相應的市場監管與法治保障相對滯后,企業維權難度較大、成本較高,挫傷了一些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的積極性。第三,對品牌的認識仍有待提高。一些企業認為做品牌就是做知名度,品牌可以通過高額廣告費造就,對品牌的核心價值、產品質量安全、售后服務重視還不夠。
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感謝人民日報社的邀請有機會和大家一起討論中國品牌建設。近年來中國的品牌無論是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呈現上升的態勢。品牌建設與傳播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一些品牌或者說越來越多的品牌正在進入世界品牌的百強榜單。我國自主品牌在消費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方面也異軍突起,對全球經濟也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影響力。但也要看到從整體上看我國仍屬于制造大國還不是品牌大國。品牌發展仍滯后于經濟發展,品牌數量眾多但世界知名品牌仍然不多,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輻射力、影響力、帶動力還不強。建設品牌大國、品牌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當前來看面臨的突出問題:第一,重投入,對創新驅動重視還不夠。當前企業在品牌培育上比較多的采取要素投入的方式,但是在研發和創新驅動上還有差距,關鍵核心技術缺失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品牌的創新力還不夠。第二,監管機制有待完善,品牌保護亟待加強。近年來涉及品牌的侵權糾紛呈上升趨勢,一些著名品牌被仿冒現象多有發生,相應的市場監管與法治保障相對滯后,企業維權難度較大、成本較高,挫傷了一些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的積極性。第三,對品牌的認識仍有待提高。一些企業認為做品牌就是做知名度,品牌可以通過高額廣告費造就,對品牌的核心價值、產品質量安全、售后服務重視還不夠。再如有企業認為做品牌就是做銷量,重心主要放在日常的生產和銷售上,對品牌建設、自身質量建設和傳播重視不夠。還有一些企業對做品牌缺乏恒心,有急于求成的現象。第四,品牌的價值評價體系仍有待完善。當前我國品牌的價值評價活動比較多,主辦機構也很多,有些評比活動評價結果科學性、公正性、權威性還不夠,影響了企業在市場中的公平競爭,也容易對消費者形成誤導。
適應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要求,加快中國的品牌建設是個非常緊迫的任務。為此,第一,要推動實施國家層面的品牌戰略,加快制定國家層面的品牌戰略規劃,明確品牌建設的重點方向、目標、階段性工作重心,來打造更多更大的中國品牌力量。第二,建立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填補品牌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空白,加強市場監管,強化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與違法侵權的追責,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和法治環境。第三,發揮媒體傳播平臺的積極作用,整合更多的媒體資源,倡導媒體間的相互合作,特別是要創造條件促進中外媒體的合作,擴大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形成中國品牌傳播的強大合力。第四,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品牌建設離不開政府的積極引導,但是企業是品牌建設的主體,要營造良好的品牌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一個適合品牌發展的良好生態,通過各種措施不斷激發企業創造中國品牌的內生動力,提升品牌的價值。第五,培育大眾消費自主品牌的意識,充分利用每年5月10日中國品牌日和重大節慶、重大活動的契機,加強品牌的宣傳推廣。通過組織和舉辦公益性品牌宣傳活動,使消費者不受時限的體驗自主品牌,在全社會營造人人愛護、享用、支持、尊重自主品牌的良好氛圍,引導國民對自主品牌的消費。
我們相信人民日報社的中國品牌論壇這個平臺對于促進中國品牌建設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祝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