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靈毓秀的大別山賦予了湖北黃岡獨特的地理環境,有著得天獨后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黃岡市質監局發揮職能作用,立足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深挖潛力,積極開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創建工作。目前,質監部門已創建地標產品46個,居全國地市州首位,為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黃岡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發揮資源優勢,大力開展地標產品培育工作
審時度勢,從黃岡市情和產業實際出發,積極有效地謀劃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首先爭取省市領導的重視支持,充分利用市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作支撐,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作為推動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手段,作為提升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其次,按照“選好一個項目,創建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總體思路,圍繞特色產業和優勢農產品,從挖掘當地特色產品、打造特色產品品牌著手,組織力量對其生產歷史、自然環境、工藝傳統、品質特征、人文特點和保護范圍等進行廣泛細致的調查論證。再次是加強協調。由政府牽頭,與產業主管部門共同成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申報機構,建立聯動機制,為申報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最后是做好服務,邀請行業內權威專家進行研討論證、技術咨詢,幫助專業技術人員抽樣、檢驗、撰寫組織申報材料,與上級質監部門搞好溝通匯報,扎實做好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申報環節中的形式審查和技術審查等基礎性工作。
二、發揮標準優勢,全力鞏固地標產品創建成果
圍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建立配套的標準體系和技術文件,指導其創建國家或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幫助30余家生產企業取得生產許可證,為46家企業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幫助企業備案企業標準43項,制定省級地方標準11項,團體標準4項,創建省級標準化良好行為9家。羅田板栗申報成為歐盟互認產品,蘄艾、紅安老君眉茶和麻城福白菊等6縣市獲國家或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英山云霧茶已獲得籌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示范區,成為全國為數不多、全省唯一的項目。通過制定發布一批國家、地方標準,推廣應用一批技術規程,實現采種育苗、栽培種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摘與加工、包裝與貯運等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建立“地理標志產品+龍頭企業+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確保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拉伸了產業鏈條,做強了產業特色,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品牌價值進一步顯現。
三、發揮監管優勢,努力維護地標產品知名形象
黃岡市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涵蓋了管理機構及職責、保護申請、獎勵機制、標識標志管理、生產和銷售管理等方面的內容;蘄春縣已出臺了《蘄艾地理標志保護管理辦法》;麻城市出臺了《麻城市爭創城市品牌和企業品牌工作實施意見》;英山縣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現代茶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及《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英山縣茶葉種植環節質量安全監測管理等暫行辦法的通知》和“團風縣關于推進團風荸薺產業化的優惠政策”等相關地標開發政策,為地標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圍繞地標工作“技術標準、檢測監管和質量保證”三大支撐體系建設,用標準服務農戶、農村和企業;依靠優勢檢驗檢測資源,加強地標產品的質量控制,從“保質、保優、保名”入手,建立完善監測網絡,嚴格監控標志的使用情況,堅決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護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名優形象,維護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已成功申報了32家企業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識,依托市信息與標準化所建成了二維碼質量可追溯防偽技術平臺,開展了地標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幫扶整改不合格企業,引導和監督提升質量水平。
四、發揮宣傳優勢,著力推介地標產品品牌價值
多次主辦地標產品推介會,為全市110多家地標產品企業代表集中展示黃岡地標產業化成果。同時,在多家知名新聞媒體上,對黃岡地標產品進行宣傳,深度報道全市地標產業發展及成果。
發揮全國首個集物流、商貿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平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黃岡集散中心作用,成功對接武漢中百超市、中百電子商務和北京、上海、深圳營銷中心。幫助企業建立新的市場化運作營銷理念。聯絡媒體港商代表團考察地標產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備忘錄,組織部分企業和產品參加美食博覽展銷會、農業博覽展示會。幫助企業建立網上電子銷售平臺,開拓電子商務。加強地標產品的質量控制,提高專用標志的使用率和產品附加值;嚴格市場監管,維護地標產品質量和市場聲譽,推進地標產品綠色健康發展,成為發展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地標產品綜合產值超過100億元。
(作者單位:湖北黃岡市質監局)《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