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洋火、洋面、洋傘……早在上世紀初,洋貨就是高端的代名詞,國貨給人的印象就是低劣。但如今,人們這一印象正在改觀。從餐飲行業到高科技領域,中國品牌“攻城略地”,國人對國貨的自信心正在日益增強。
網民表示,中國品牌的集體發力充分說明,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讓世界見識了“中國制造”,而且未來有能力創造新輝煌。網民建議,相比德國、日本等國家,中國品牌發奮圖強的同時,必須繼續發揚“工匠精神”,打造百年老店,占據全球價值鏈高端位置,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讓世界見識“中國制造”
網民“朱邦凌”說,最近熱映的一部電影中,有大量茅臺和北京吉普的免費鏡頭,“讓世界見識到真正的中國制造”。
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16億部,占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90.5%。國內手機銷量排行榜上,前三名都是國產品牌;全球十大智能手機品牌中,有6個是國產品牌。
事實上,在不少高科技領域,中國品牌都大放異彩。如大疆無人機,已經占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70%的份額;又如中國高鐵,截至2016年底累計投入運行的動車組高速列車達到2595組,超過全球總量的60%,通車高鐵里程長達2萬多公里。
此外,中國的特色餐飲,比如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蘭州拉面和桂林米粉等近年來也逐漸走出國門,開拓海外市場。
網民“黃群慧”說,經過30多年的快速工業化進程,我國制造業具備了厚實的產業基礎、全面的配套體系、強大的創新能力,有能力創造新輝煌。
發揚“工匠精神”
在網民“吳曉波”看來,未來中國經濟將出現四大“新紅利”,即新中產紅利、新工匠紅利、新技術紅利以及新居住紅利。
有網民指出,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沒有哪個時代比今天更呼喚中國人的工匠精神,但要冷靜看待未來我國在全球價值鏈競爭中所面臨的形勢。
網民“黃群慧”分析,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智能化應用,會進一步降低勞動成本在制造業總投入中的比例,從而加速弱化我國的要素低成本優勢。而發達國家利用其在新工業革命中的先發優勢,不斷強化其全球競爭優勢和價值鏈高端位置,我國如果不能快速趕上,同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就會進一步拉大,不利于我國制造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